老笔头网
当前位置 首页 >专题范文 > 工作要点 >

2024年市康复医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

发布时间:2024-04-17 15:40:02 浏览数: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市康复医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,供大家参考。

2024年市康复医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

2024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,是党在新时代、新征程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奋斗之年。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,坚持以**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,以创建一流学会为目标,以推进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,抓党建强素质,抓创新强学术,抓科普强服务,抓治理强规范,统筹内涵建设与规模增长,统筹创新发展与规范管理,着力夯实学会发展根基,加快构建覆盖全人群、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,为康复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一、加强学会党的建设

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构建具有学会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,强化思想政治引领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,确保学会正确发展方向。

(一)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**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。按照市科协统一部署,采取线上线下、自学和集中相结合的形式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会工作的各个方面,转化为推动学会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。持续巩固深化学习贯彻**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制定巩固深化实施方案,严密组织实施,确保取得实效。

(二)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。贯彻《市康复医学会党委工作规则》等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,加强学会党委、驻会机构和分支机构党支部两级党组织建设,严格落实“三重一大”等重要事项前置审议制度,压实党委主体责任,不断提高党委决策和领导能力。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政治引领作用,制定分支机构功能型党支部工作规范,坚持新成立和换届分支机构同步建立和换届功能型党支部的制度,确保“两个全覆盖”全面落实。举办分支机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,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能力。

(三)持续打造学会“党建强会”特色品牌。持续深入开展康复服务行活动,第二季度组织学会党委成员、分支机构党支部书记、驻会机构党员和部分专家,开展“学习红船精神,勇毅奋进前行”主题党日暨康复服务行活动。各分支机构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,着眼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康复服务需求,积极组织专家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,开展康复服务行活动,送技术、送服务、送温暖,进一步增强“党建强会”品牌的创造力和影响力。组织评选表彰康复服务行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。

(四)不断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。严格落实党中央和省、市关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,组织新建和换届分支机构党支部与学会党委签订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》和《廉政承诺书》,确保政治坚定和廉洁自律。大力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,评选表彰年度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和终身成就奖获得者,激励广大康复科技工作者投身康复事业热情,弘扬先进典型精神,打造优秀康复文化,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会生态氛围。

二、强化学会组织体系建设

坚持把分支机构和会员作为学会的立会之本,努力建设高质量分支机构和高素质会员队伍,打牢学会发展的组织基础。

(五)科学规划分支机构发展布局。根据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和康复医学发展需要,加强顶层设计,新建一批引领和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分支机构,推进康复学科、临床学科、康复产业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。严密组织分支机构新建成立和换届选举工作,完善组织工作程序,加强对分支机构组成人员条件、结构和分布情况等考察审核。优化分支机构负责人产生方式,探索分支机构候任主任委员差额竞聘机制。持续推进专业委员会设置青年工作组和科普工作组工作,规范专业学组的设置与管理。对标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,评审组建一批康复医学研究中心、康复医学医疗中心和专科/专病康复诊疗中心,搭建产学研医工融合发展平台。

(六)着力加强分支机构规范管理。贯彻落实《市康复医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》,修订《市康复医学会分支机构建设标准》,提高分支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。建立完善分支机构年度考核制度,对分支机构实施动态管理,强化分支机构主委负责制,评选表彰优秀分支机构,对问题突出的分支机构进行约谈,责成限期整改,对连续两年不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或考核排名靠后的分支机构,调整主任委员或提前换届直至撤销重组等。继续举办分支机构负责人培训班,不断提高分支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。

(七)积极创新会员发展模式。充分调动分支机构、县级学会和单位会员发展、推荐会员的积极性,对发展或推荐会员突出单位予以表扬或奖励。充分发挥学生会员管理工作委员会作用,建立学生会员发展长效机制。加强专科会员发展,动员鼓励分支机构、专业学组成员和符合条件的广大康复科技工作者加入专科会员,积极吸纳热心康复事业的康复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会员。健全完善荣誉会员、名誉会员授予制度,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会员队伍结构,扩大会员队伍数量,推进会员队伍高质量发展。

(八)不断优化会员服务措施。将每年5月30日设定为“市康复医学会会员日”,举办首届主题会员日活动,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会员积极性、创造性,增强会员主人翁意识。广泛听取会员意见建议和诉求,保障和维护会员权益。修订完善会员服务“双十五条”措施,拓展会员服务内容,创建会员服务平台,不断满足会员的学术交流、科学研究、培训成长、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等需求。

(九)大力发展单位会员。动员康复医疗相关的临床、教学、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加入学会单位会员,建立共享合作关系,提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,支持学科建设、产业发展、人才培养、科学普及等,及时传递科技信息和康复医学发展动态。利用学会官网“会员之窗”,宣传报道和推介单位会员的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业务、新成果。

三、加强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

坚持学术引领、科技强会,积极拓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平台,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,不断提升学术引领力和科技驱动力,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。

(十)积极拓展学术交流新平台。继续拓展完善以学会综合学术年会为引领、区域高峰论坛为纽带、分支机构学术年会为支撑的三级学术交流体系。10月下旬举办2024年市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,充分发挥高端学术会议的引领作用。积极推进区域康复医学论坛建设等,加强区域内各单位通力合作、密切协同,着力提升区域论坛的品牌影响力。加强各分支机构学术年会全过程管理与指导,提高会议层次水平,确保规模和效果。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会员举办康复医学论坛,拓展学术交流平台。

(十一)大力加强科研和技术攻关。继续开展年度科研课题申报评选工作,鼓励多学科、多专业联合攻关,力争获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。修订《市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》,完善评审标准和程序,研究设立科普奖励项目,组织年度科学技术奖评审,提高学会科技奖项影响力,推动康复医学科研水平提升。

(十二)努力提升期刊办刊质量。按照“一流学会、一流期刊”目标,加强学会主办期刊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,严格落实主编负责制,依据学会主办期刊管理相关制度,组织部分期刊编委会换届调整。增加期刊数量,吸纳优秀专业期刊加入学会。修订完善《市康复医学会期刊管理办法》,优化期刊管理模式,推动学会分支机构与期刊建立对口合作关系,提高办刊水平。鼓励期刊举办论坛、沙龙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,扩大期刊影响,增强期刊活力与发展基础。有计划组织对主办期刊进行审计,规范财务管理,推进期刊规范化建设。

(十三)进一步加强康复医学团体标准建设。按照《市康复医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》,组织开展年度团体标准立项与验收评审,优化团标立项评审与验收流程,加快制定行业急需、领域空白的团体标准。引导团体标准分类有序化、层次科学化,编写精细化,逐步构建覆盖全专业、全行业、全产业的团体标准体系。加强团体标准宣贯推广,积极促成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与省级标准转化。

四、加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

坚持人才为本理念,构建符合康复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训体系和平台,加速康复专业人才培养,为康复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。

(十四)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。贯彻落实《市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培训基地管理办法》,按照着眼亟需、注重实用的原则,继续组织康复专科专病和专项培训基地评审建设,严格标准,确保质量,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平台作用。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,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,开展同质化教学,制定相关技术标准,组织举办各类专科培训班。健全培训基地考核管理制度,建好、用好、管好培训基地,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。

(十五)提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。贯彻落实《市康复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》,抓好市和学会两级继续教育项目计划落实,指导各分支机构完成市级和学会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,重点关注学会级品牌项目的管理,加强跟踪问效,提高项目执行率,确保培训质量,扩大项目覆盖面和影响力,持续提升学会继续医学教育优质品牌项目水平。

(十六)加大青年人才托举和培养力度。按照《市康复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管理办法》,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培养桥梁纽带及平台阶梯作用,积极组织遴选申报青年人才托举培养对象。加强在培期间青年人才的指导扶持力度,积极协调提供学会专家和平台资源,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培养托举目标。

(十七)开展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试点。出台《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暂行办法》及相关文件,积极推进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,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领,不断扩大康复治疗师规培试点面,增加试点单位数量,确定第二批学会试点单位,鼓励有条件单位自行开展试点,及时总结试点情况,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。

五、加强康复科学普及工作

聚焦“四个面向”,树立大科普理念,构建大科普体系,突出康复科普特色,推动康复科普与社会发展、人民群众健康融合,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。

(十八)健全完善康复科普工作体系。贯彻落实《市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管理暂行规定》,进一步健全完善“学会科普部—科普工作委员会—分支机构科普工作组和科普教育基地”四级联动科普工作体系。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骨干带动作用,强化科普工作职能。研究制定《市康复医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》,继续组织评选科普教育基地,优化布局和扩大覆盖面。打造一支专兼结合、素质优良、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。评选表彰年度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,将科普工作成效作为考核评价专业委员会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,增强各分支机构、单位会员和康复科技工作者开展康复科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指导分支机构科普工作组、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创作科普作品。

(十九)持续创新科普内容和模式。加强主题康复科普内容开发推广,打造康复科普等系列特色品牌。遴选一批热心于科普工作的专家,组建涵盖科普创作、科普传播、活动策划等的康复科普专家库。加快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,推进“互联网+”科普升级。举办科普专业技能培训班,提高科普创作制作专业化水平。组织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活动和“全国科普日”康复科普系列行动。举办第六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大赛。优化升级“对话康复”访谈项目。组织编撰健康与康复科普系列丛书。

(二十)广泛开展康复科技惠民服务活动。加强科技志愿者组织和队伍建设,鼓励引导会员加入科技志愿者服务总队。动员广大康复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志愿服务,在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。围绕相关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康复科普活动,服务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。发挥学会资源优势,落实市科协定点帮扶基层工作,建立结对帮扶关系,开展常态化帮扶工作。

六、深化学会内部治理改革

贯彻落实《市科协学会组织通则》,围绕“四个服务”职责定位,完善制度机制,创新模式手段,不断提升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

(二十一)进一步完善学会内部管理结构。贯彻落实《市康复医学会章程》,理顺权力机构、决策机构、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职能,优化完善工作机制,提高学会决策、监督和执行能力。三月下旬召开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会议。

(二十二)推动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。积极参与“智慧科协”建设,以业务需求为牵引,优化业务工作流程,建设以会员库为基础的会员管理系统、会议系统,学术活动管理系统、奖励申报系统等,提高业务工作效率。加强官网、微信、微博、今日头条、澎湃号、视频号、抖音等网络宣传平台建设,强化学会各类媒体平台的监管,进一步优化宣传矩阵,为会员和康复科技工作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服务,全力打造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”。

(二十三)进一步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。强化各级依法管财用财意识,按照“统筹兼顾、突出重点、量入为出、精打细算”原则,科学编制学会年度经费预算,严格执行经费预决算制度。强化学会经营意识,积极引进和开发合作项目,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,经济效益实现新突破,为学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济支撑。加强对分支机构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,严格经费纳入学会统一管理、确保收支两条线,严防违反财经纪律现象发生。

(二十四)进一步加强驻会机构建设。健全完善学会各项规章制度,持续推进驻会机构人事、绩效等管理制度改革,不断提高驻会机构人员工作动力。加强驻会机构人员教育管理与培养,加强优秀人才引进,建设职业化高素质工作队伍。进一步优化部门职责分工,增强工作整体效能,努力建设学习型、研究型、服务型驻会机构。

(二十五)建立市康复医学会与地方学会联席会议制度。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交流工作,互通情况,统一思想,形成合力,共同推动我市康复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七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工作

充分发挥学会人才、技术、学术、智库等资源优势,主动服务政府和社会,助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。

(二十六)进一步加强学会智库建设。建立学会专家数据库,运用信息系统实施分类管理。充分发挥学会专家智囊作用,扎实推进《市康复医学年鉴》、康复医学指南系列丛书等编著工作,研究发布康复医学年度发展报告,引领和促进行业创新发展。

(二十七)积极开展科技咨询评价服务。研究制定《市康复医学会科技评价管理实施办法》,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社会第三方作用,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技评估、科技咨询、技术评价等社会服务。进一步深化“会地合作”,支持地方科技事业发展,继续与地方政府和科协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提供技术、人才和平台资源,提高学会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。

(二十八)组建康复医学展览馆。委托有条件单位组建康复医学展览馆,传承历史,启迪未来,充分发挥教育、科普和创新推动作用。收藏、保护、研究、展示,推动发展举措。

推荐访问:市康复医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 康复 医学会 工作要点

相关文章: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