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笔头网
当前位置 首页 >专题范文 > 公文范文 >

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

发布时间:2024-03-06 09:40:02 浏览数: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,供大家参考。

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

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

001 论语十二章

子曰: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

子曰: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

子曰: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
子曰: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
孔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”。

"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"

子曰:"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
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

“子曰:‘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’”

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
子曰“小子何莫学乎《诗》?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
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

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己。”

子曰:‘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!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’

002 劝学(节选)

战国·荀子
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
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
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
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
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
南方有鸟焉,名曰蒙鸠,以羽为巢,而编之以发,系之苇苕,风至苕折,卵破子死。巢非不完也,所系者然也。西方有木焉,名曰射干,茎长四寸,生于高山之上,而临百仞之渊,木茎非能长也,所立者然也。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
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其质非不美也,所渐者然也。故君子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,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。
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
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
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
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
驽马十驾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 朽木不折;
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
003 屈原列传

汉·司马迁

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,谗谄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,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。"离骚"者,犹离忧也。夫天者,人之始也;
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人穷则反本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;
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。屈平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,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。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《国风》好色而不淫,《小雅》怨诽而不乱。若《离骚》者,可谓兼之矣。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,中述汤、武,以刺世事。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其文约,其辞微,其志洁,其行廉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,举类迩而见义远。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;
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,不获世之滋垢,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。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

004 谏太宗十思疏

唐·魏征

臣闻: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
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
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,根不固而求木之长,德不厚而思国之治,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明哲乎?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将崇极天之峻,永保无疆之休。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德不处其厚,情不胜其欲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

凡百元首,承天景命,莫不殷忧而道著,功成而德衰,有善始者实繁,能克终者盖寡。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?昔取之而有余,今守之而不足,何也?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,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;
竭诚则吴、越为一体,傲物则骨肉为行路。虽董之以严刑,震之以威怒,终苟免而不怀仁,貌恭而不心服。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
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?

君人者,诚能见可欲,则思知足以自戒;
将有作,则思知止以安人;
念高危,则思谦冲而自牧;
惧满溢,则思江海下百川;
乐盘游,则思三驱以为度;
忧懈怠,则思慎始而敬终;
虑壅蔽,则思虚心以纳下;
惧谗邪,则思正身以黜恶;
恩所加,则思无因喜以谬赏;
罚所及,则思无以怒而滥刑。总此十思,宏兹九德,简能而任之,择善而从之,则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;
文武争驰,君臣无事,可以尽豫游之乐,可以养松乔之寿,鸣琴垂拱,不言而化。何必劳神苦思,代下司职,役聪明之耳目,亏无为之大道哉?

005 师说

唐·韩愈

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 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 其为惑也, 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 吾从而师之;
生乎吾后,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 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 无长无少, 道之所存, 师之所存也。

嗟乎!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!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 古之圣人, 其出人也远矣, 犹且从师而问焉;
今之众人,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 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 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 其皆出于此乎?爱其子, 择师而教之;
于其身也, 则耻师焉, 惑矣。彼童子之师,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 或师焉, 或不焉, 小学而大遗, 吾未见其明也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 不耻相师。士大夫之族, 曰师曰弟子云者, 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 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则足羞, 官盛则近谀。” 呜呼!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 君子不齿,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

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
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

推荐访问: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 高中语文 古诗文

相关文章: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