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党课讲稿:提高调查研究能力(范文推荐)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党课讲稿:提高调查研究能力(范文推荐),供大家参考。
同志们:
讲什么?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通过深入学习**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尤其是《***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》,我很受启发。***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,这次主题教育明确提出,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,念好“深、实、细、准、效”五字诀。“深”,就是要深入群众,深入基层,善于与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,到田间、厂矿、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。“实”,就是作风要实,做到轻车简从,简化公务接待,真正做到听实话、摸实情、办实事。“细”,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深入分析问题,掌握全面情况。“准”,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,更要善于分析矛盾、发现问题,透过现象看本质,把握规律性的东西。“效”,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,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,做到出实招、见实效。我今天讲的党课题目是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提高调查研究能力》,重点分享六个方面的内容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,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。***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,强调,“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,扑下身子干实事、谋实招、求实效”。近期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,并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这次主题教育要求在5个方面“下功夫”,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切实在深入调研上下功夫,具体就“明确重点调研选题、改进调研方式方法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、强化调研工作统筹”四个方面,提出明确要求。现结合我个人的实践、学习和思考,谈谈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。不对或不妥地方,请大家批评指正。
一、什么是调查报告
***总书记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“七种能力”的明确要求,其中第二种能力便是“调查研究能力”。调查研究能力包括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,调查重在了解实际,研究重在发现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。深入实际、了解情况、形成成果、转化决策、调整优化都是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内容。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成果,是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。什么是调查报告?调查报告,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调查研究结果的一种公文文体。写调查报告,就是一项“由虚变实,由实变虚”的工作过程。中央、市委、县委的文件是原则上的,要变成可操作性的东西是实的,这个过程是“由虚变实”。要给区委区政府及各镇街、各部门出思路,还要有一个由实变虚的过程,因为思想来源来自实践,实践是一大片,调研过程谈的都是具体的东西,把这些具体的东西提炼成调查报告,这就是“由实变虚”。可见,要写好调查报告,一要掌握中央、市、区及本系统有关文件精神,这里包括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;
二是要有调查研究过程,掌握本地区、本部门实情;
三是要紧密结合本地区、本部门实际,提炼出有关政策和措施。调查报告的主要分类有哪些?调查报告基本可分为两类:一是应用性调查报告;
二是学术性调查报告。我们本次主题教育要求写的调查报告属于应用性调查报告。调查报告与其他文体比有什么主要特点?一是实践性。调研课题来自工作实践的需要,调查报告作为调研成果要运用于实践和指导实践,对策建议是否可行要经受实践的检验。二是时效性。调查报告适应工作需要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失去时效,等于无效劳动。“文逢其时,一字千金,文不逢时,一文不值”。三是成果被采纳后具有权威性,如人大监督议题的意见建议。调查报告为决策者采纳,要转化为文件或工作报告,就要按组织系统进行贯彻,付诸实施,对下就有约束力,在本地区、本系统,就有权威性。调查报告与其他文体比有哪些重要不同点?调查报告不同于信息简报,它不仅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,而且要提出改造客观的主观意见;
调查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,它不能仅从一个侧面、一个角度去反映调查对象,而要对调查对象从起因、背景、条件、发展、变化、趋势到对策建议作系统的研究和阐述;
调查报告也不同于理论文章,它不是靠逻辑推理论证观点,是靠事实说明问题,以事说理,形成观点;
调查报告不同于文学作品,它不能凭主观想象虚构、渲染和夸张,应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,不允许无中生有的“笔下生花”。所以,调查报告的文风应严谨、朴实,表述力求准确、鲜明、生动。
二、调查研究有什么作用
***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,他强调指出: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,更没有决策权”。可见没有调查研究,就不能解决问题,或不能正确解决问题。从以上论点,我们可以将调查报告的重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:一是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。科学决策,涉及到“从众”还是“从贤”的问题。科学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从贤不从众,但科学决策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民主化原则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,关键就在开展调查研究,让群众有参与的途径,又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。二是有助于决策的民主化。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决策的目的是服务于群众,并得到群众的理解、参与和支持,这样的决策才符合我们的要求。三是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。加强调查研究,能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改进作风,求真务实,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***总书记强调,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克服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一个有效办法。”所以说,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和成事之道,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功。
三、如何开展调查研究
第一,选好课题。《***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》第二个专题就是“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”。搞调查研究不是为了搞学术研究,而是为了决策需要。在我们面临的诸多需要决策的问题中,又有轻重缓急之分。根据县委调研工作要求,应聚焦全县中心任务,生态保护、高质量发展、安全生产、保障民生、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工作,确定好调研课题,选择重点、热点、难点问题,并能够解决的问题。如果避重就轻,肯定满足不了决策需要,也就失去了开展调查研究的意义。
第二,定好方案。调查研究是从研究开始的。调研课题选择要研究,调研方案制订更要靠研究。制定调研方案,要将下列问题研究透。一是调研目的。不但心里要清楚,也要写在纸上。每次调研都要列出需解决问题的提纲,明确矛盾最突出、意见最集中、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,直奔问题去。二是调研方式。在调研方案中要明确调研方式,调研方式分若干种,有座谈会、个别交谈、填报表格、问卷、上网、外出考察等多种,有时一次调研用一种方式,有时多种方式并用。由于本次调研集中在监督议题等重点工作上,要求直面问题,建议采取听取汇报、组织座谈、召开研讨会、实地考察、调查问卷、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,结合信息化快速发展及互联网技术运用,可增加微信群互动、网络调研、大数据分析等手段。落实本次主要教育调研工作要求,还可增加蹲点调研、委托调研、延伸调研、“回马枪”式调研、专家咨询等。三是调研对象。调研对象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。任何问题都有多面性,如同一个正方体,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,你要想把问题了解全面了,就必须在选择调研对象时想全面了。要在层次上,既要有上级、本级,也要有下级。在深浅度上,既要有当事者、参与者,也要有旁观者。在觉悟程度上,既要有先进者、中间者,也要有落后者。在地区差别上,既要有本地,也要有外地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。只要与调研课题要达到的调研目的有关的调研对象,都要选择上。四是调查内容。开展问卷调查,要设计好问卷,让人一看就知道你问什么,可以马上作出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,不能让人纳闷。开展统计调查,要精心设计表格,语义要准确、符合统计口径,不能随意让人家填历来不统计的指标。开展座谈调查,要精心研究调研座谈提纲,这里面有艺术,这些问话提纲,一要让人家明白,你问的是什么;
二要让人家愿说;
三要对调研对象有启示思路的作用,题与题之间相连贯。为此,在设计问话提纲之前,要准备充分,一是要掌握调查内容所涉及的知识,成为基本内行的人;
二是要所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;
三是要将拟定的提纲提前发给所调研的对象。本次调研,要直面问题,研究提出解决问题、改进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措施。五是调研时间。拟定调研方案要有明确的时间表。要充分考虑到监督议题在常委会上审议的时间安排。这个时间表包括拟定调研方案的时间,开展调研的时间,起草调研报告的时间,论证调研报告和转化为决策的时间。六是调研课题组人员名单。有时开展调研不是一个人参与的,要成立调研组。这个调研组人员名单要在调研方案中列上。
第三,开展调查。***总书记强调,“不能搞作秀式调研、盆景式调研、蜻蜓点水式调研”。调研方案拟定好之后,要认真实施,不要轻意变更,只有当你发现调研方案有缺欠时,才可进行完善性的修改。在开展调查活动中,要做到“四个不能满足”。一是不能满足于腿走到了。腿勤是调查研究的基础,不走不转谈不上调查研究,但仅仅腿勤还不够,仅仅满足于腿走到了还不行。近几年,一些同志并没少去搞调研,跑的地方也不少,但真正走到农村、田间地头、车间的很少,即使走到了,也是打个转、留个影,了事。有的甚至走到会议室就算到了基层,更不用说同农民、工人聊天谈心,实际了解他们的心愿、疾苦。基层同志反映,这样的调查还不如少一些,陪了一批又一批,不解决什么问题,反倒耽误了基层的工作。二是不能满足于眼看到了。到了基层就要多听多看。车间班组、田间地头,基础管理好不好?这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必要途径。但仅仅眼看到了还不够,有时“眼见为实”,有时眼见也不实。调查研究不仅要多走多看,同时还要多问,要打破沙锅问到底,问出真情,问出实况。有时,需要不打招呼的“回访”。不然,往往会被基层个别弄虚作假之人的障眼法所迷惑,结果作出错误的判断。三是不能满足于嘴问到了。问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步骤。在问中了解情况,在问中发现矛盾,在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但仅仅多问也不够。为了掌握真实情况,就必须动手查,翻阅各种报表,广泛听取各方反映,互相印证真伪。否则人云亦云,全盘接受,无意中就成了别人的传声筒。有些调研组回来汇报情况时,只有基层反映,没有个人见解,症结就在于此。四是不能满足于手查到了。调查研究,查是一道程序,查是一种手段,只有坚持查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,只有坚持查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。但只调查不研究也不行。调查研究是一个整体。调查从研究开始,调查为研究服务,给研究提供素材,研究依托于调查,研究使调查深化升华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就要分析、比较,去伪存真,去粗取精,由此及彼,由表及里,深入研究,从而找出事物的规律,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。如果调查而不做深入的分析研究,就等于工作只做了一半,这样的调查对于科学决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综上所述,腿勤、眼勤、嘴勤、手勤是调查研究的基本功。调研中做到了这“四勤”,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,才能使调查研究不但具有现象的真实性,而且具有内在规律的真实性。同时,还要反复比较,深入研究,找出症结,提出有见地的决策建议,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更具实效性。
四、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
1.课题选得准不准?题目应来自实践的需要;
选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、难点、热点问题;
既要考虑必要性和超前性,更要考虑针对性和可行性。调查课题脱离决策需要,游离工作之外,调研本身就没意义,调查报告也是一堆废纸。
2.调查得深不深?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。调查要有全面而合理的方案,调查要沉下去,蹲得住,深入一线,向群众请教,掌握第一手材料;
对调查对象要“面面观”,力求全面了解,占有材料应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;
为全面占有材料,做到知实情,求真知,需要“钻木取火”的精神。浮在表面,走马观花,道听途说,若明若暗,写调查报告就没有基础。
3.研究得透不透?***总书记强调,“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,要认真研究分析”。了解了情况,掌握了材料,还是感性认识。要不停留在表面现象,就要对调查的事物,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,既能深入进去又能“跳得出来”;
就要对情况和材料认真进行“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由此及彼,由表及里”的分析研究,揭示事物的本质,找到客观规律,形成观点和意见。研究不透,不做分析概括,没从感性上升为理性,只是情况堆砌,甲乙丙丁“开中药铺”,写不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。
4.对策建议是否切实可行?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,或是总结出具有借鉴、推广意义的经验,以求改进和推动工作;
衡量调查研究和调查报告的价值,关键是看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;
不仅应有总体对策,而且应有实施办法,有的还应有可操作的方案。有时方案还应有两个以上,供决策时选择。如果面对实际问题说空话,对策空洞,建议笼统,不能解决问题,调研本身就不成功,自然写不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。
有正确的指导思想,课题选得准,调查得深入,研究得透彻,对策建议切实可行,写调查报告才能“瓜熟蒂落”。不具备前提,搞“无米之炊”,再巧的“媳妇”也做不出“饭”来;
“不调查、不研究,提起笔来‘硬写’,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”。
五、调查报告常见是什么问题
1.主题不明。有的调查报告“多中心”,没有抓住主要矛盾;
有的没有分清主次关系,喧宾夺主,挤了主题;
有的没认真梳理观点和材料,情况堆砌,枝蔓丛生,淹没了主题;
有的观点和材料脱节,材料说明不了观点,观点不能统帅材料,形成两张皮,张三的帽子,李四的脑袋,张冠李戴。共性的问题是没牢牢把握调研的目的,没能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阐明中心思想,以至使人不得要领。
2.提法不妥。有的出现定性概念错误;
有的不是根据发展了的客观情况探求新的突破,而是在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意见与现行政策、法规相悖等。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,没有能从全局上把握研究的问题。
3.数字不准。有的数字不实;
有的统计口径混乱,没有可比性。有的一篇报告中对同一事物出现多个数据,自相矛盾。主要原因是运用数字不严肃,拿来就用,不认真审核,或是不掌握统计指标的内涵及计算公式,不会审核。
4.表述不当。有的不下功夫锤炼语言,文字不通,句子成份不全,使人看不明白,或产生歧义;
有的不注意逻辑,以致判断不当,甚至推理出现笑话。
5.对策不灵。有的调查报告表述了情况,提出了问题,但解决问题的对策空洞,办法笼统,“高射炮打蚊子”,缺乏针对性,不能解决问题。这是一些调查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,也是不为决策采纳、不能转化运用的主要原因。
六、撰写调查报告应掌握好几个环节
调查内容多种多样,课题有大有小,调查报告不应千篇一律,没有固定的模式。不论怎么写,一篇调查报告至少应具有三个“要素”:一是“是什么”,即调查对象的情况、成绩、问题要写清楚;
二是“为什么”,对取得成绩、造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、经验、教训要写准确;
三是“怎么办”,提出的对策建议针对性强、切实可行。强调调查报告应具有的三个“要素”,不意味着就是情况、问题、对策“三段式”。调查内容、具体目的和读者对象不同,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撰写方法。
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:
1.提炼明确的主题。主题是贯穿调查报告全篇的中心思想,根据调查的目的、要解决的问题、掌握的材料、形成的观点,提炼出明确的主题,报告就有了“统帅”。主题确定以后,谋篇布局、材料取舍、行文表达,都要围绕主题,为主题服务。
2.梳理清晰的结构。结构受主题支配。围绕主题表述几个观点。各观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;
全篇写几部分,每一部分有几个层次,各部分、各层次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,要梳理清楚。建筑物要设计框架,调查报告应梳理结构。也就是要写好写作提纲。结构清晰,才能避免条理不清。
3.选取说明观点的材料。调查得到的材料是撰写报告的基础,选取材料就是甄别和研究。第一位的是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做到材料真实可靠;
其次是由此及彼,由表及里,从特殊到一般,从具体到原则,从事入理;
再就是材料要说明观点。观点要统帅材料,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,切忌两张皮,或者是“帽子加例子,以偏概全”。
4.拟定醒目传神的标题。如果把写报告比作“画龙”,那么拟定标题就犹如“点睛”。作为“点睛之笔”,一篇调查报告需要认真推敲。拟定一个总标题,还可根据全篇各部分、各层次设一级、二级的小标题;
总标题要突出主题,体现报告的主旨;
小标题既要紧扣阐述的观点,更要注意与总标题的内在联系;
各级标题都应避免一般化,力求醒目、传神、能导向、有吸引力,使人一看便想读下去。
5.字斟句酌行文表达。“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”,文字通顺、表述清楚是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,行文力求准确、鲜明、生动,避免含糊、干瘪、罗嗦。准确,是事实准确,判断有据、言之有物、言之成理;
鲜明,是赞成什么,反对什么,观点明确,不含糊其词,不模棱两可;
生动,是文字明快,有文采,讲究辞章和逻辑,引人爱读、读之有味,有助加深理解,增强效果。
6.精益求精地修改。认真修改是写好调查报告极为重要的环节。不仅要自己精益求精地改,而且要欢迎别人提意见,帮助修改;
涵盖面广的、大型的调查报告,需要集体讨论,反复论证,多次修改。对调查报告进行文字修改,有的同志概括了三句话九个字:一是“理思路”;
二是“除枝蔓”;
三是“删赘言”。理思路就是审视主题是否明确,观点是否鲜明,逻辑是否严密,材料是否说明观点;
除枝蔓就是对游离于主题之外的、与阐述观点无关的材料都要删除,避免节外生枝,做到“文无累段”;
删赘言就是对文字进行推敲,删去重复、罗嗦的句和字,做到“段无累句”、“句无赘字”,使文字精炼、干净。
写调查报告的过程,实际上是对调查对象深入研究的过程,也是检验调查取得成果的过程。几个环节很难截然分开。从道理上讲是“理在文先”,“意到笔随”,先把事情和道理搞清楚,然后用文字把它表述出来。但在实践上往往会在写和修改的过程中,发现有的材料还需甄别,有的观点还要推敲,所以需要边调查、边分析,把研究贯穿于全过程;
写报告时发现材料不准确或观点不切实际,还应返回再调查、再研究。
同志们,调查研究重在实践,希望大家在实践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。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里,谢谢大家!
推荐访问:党课讲稿: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党课 讲稿 调查研究
热门文章:
- 党课: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内涵2024-04-16
- 2024年党课: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,全面推进新时代党建设新伟大工程2024-04-16
- 党课:牢记自身职责,助力集团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实效(2024年)2024-04-16
- 微党课:“声临其境”跟党走(2024年)2024-04-16
- 2024年党课: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练就“真功夫”【完整版】2024-04-16
- 党课教育——“九心”号脉,寻找党员最美样子2024-04-16
- 党课教育——“赌”掉人生 “贷”来深思2024-04-16
- 微党课:“三山”鼎力话担当(2024年)2024-04-16
- 2024年廉政党课:始终坚持严基调,全面加强党纪律建设2024-04-16
- 2024党课教育:“后浪”奔涌还需扣好第一粒“扣子”2024-04-16
相关文章:
-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:“三坚持三强化”(2024年)2024-04-05
- 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【优秀范文】2024-04-06
-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:“三坚持三强化”(2024年)2024-04-05
- 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【优秀范文】2024-04-06
-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:“三坚持三强化”(2024年)2024-04-05
- 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【优秀范文】2024-04-06
- 调查研究经验材料:“三坚持三强化”(2024年)2024-04-05
- 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【优秀范文】2024-04-06